细胞并非静止不动的 |
你是否想过,我们每次呼吸时,肺部细胞其实在经历一场“健身操”?但传统细胞培养通常将细胞置于静止的培养皿中,忽略了体内细胞时刻在经历的机械刺激。在这项发表于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》的研究《Quantitative Phosphoproteomics Reveals Cell Alignment and Mitochondrial Length Change under Cyclic Stretching in Lung Cells》中,研究者借助 ATMS(Automated Tension-Maintaining System)动态培养系统的周期性拉伸装置,通过精准的力学刺激让细胞重现体内呼吸时的力学环境--研究中采用 10% 细胞表面积(CSA)变化、1Hz 频率的单轴拉伸,让细胞在体外“呼吸”起来。当拉伸力如呼吸般起伏,细胞不再平躺,而是“站”成队列(沿着拉伸垂直方向),线粒体也随之“伸懒腰”(磷酸化蛋白质组变化),在动态中暴露了机械信号传导的分子路径。 |
图1 循环拉伸诱导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实验程序和工作流程。 |
核心优势体现: |
生理相关性突破:相比静态培养,ATMS 系统让细胞在动态力学刺激下呈现出与体内一致的反应,如细胞垂直于拉伸方向排列(图 2 B),这与肺部组织在呼吸运动中的重构模式高度吻合。 |
动态力学调控:可精确调节拉伸幅度、频率和时间,例如研究中分别设置 15 分钟、30分钟、60分钟及 24小时的拉伸时长(图2 B),从而捕捉不同时间尺度下细胞的响应差异。 |
图2 基于图像的循环拉伸诱导的细胞重排定量。 |
从模糊观察到数字的精准操控与定量分析 |
ATMS 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高度可控的参数调节能力和定量分析体系。研究者不仅能精准设定拉伸条件,还能结合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等技术,从分子层面解析机械信号的传导路径。 |
技术亮点解析: |
多维度参数调控:通过ATMS系统,可独立控制拉伸幅度(如 10% CSA)、频率(1Hz)、方向(单轴)和时长,实现对机械刺激的精准建模。例如研究中发现 24 小时拉伸可显著诱导细胞骨架重构和线粒体长度增加(图 3B-E)。 |
定量蛋白质组学整合:结合HAMMOC 磷酸肽富集和 LC-MS/MS 技术,在 A549 和 IMR-90 细胞中分别鉴定到2048个和2604个磷酸化位点,发现机械拉伸可激活细胞骨架、线粒体动态相关的磷酸化信号通路(图 4A-D)。 |
连接实验室和临床的桥梁 |
ATMS 动态培养系统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,更是连接体外研究与体内生理的 “翻译器”。它让细胞在培养皿中“呼吸”,让机械信号在分子层面“说话”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,我们相信,ATMS 将成为推动精准医学和再生医学发展的核心工具,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突破性发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