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伤性脑损伤(TBI)不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负担,更是痴呆症的重要环境风险因素。然而,原发性机械损伤如何引发神经退行性变、增加痴呆风险,一直是科学界亟待破解的谜题。今天为大家分享一项发表在《Biomedicines》的研究《Mechanical Stretching-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Mediated by the Formation of GSK-3β-Tau Complex to Impair Insulin Signaling Transduction》,研究者以 SH-SY5Y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模型,揭开了机械拉伸诱导 TBI 的关键分子机制,为 TBI 相关痴呆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。 |
在培养皿中复现“脑损伤现场” |
细胞模型:选用保留多巴胺特性的 SH-SY5Y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(图1 A),接种于可伸缩的 PDMS 膜上,模拟神经元在体内的力学环境。 |
机械刺激:采用25% 、伸长率1Hz 频率的周期性拉伸(持续 6 小时和 24 小时),相当于模拟中重度 TBI 后的持续性机械应力。 |
图1机械损伤通过拉伸诱发神经元损伤。 |
核心发现: |
1. 线粒体与 DNA 的双重打击 |
6小时拉伸后,线粒体膜电位显着降低,绿色/红色荧光比值升高(图1 B),提示线粒体去极化,能量代谢紊乱。24小时拉伸后,8-OHdG 水平显着升高(图1 C),DNA氧化损伤加剧;与对照相比,多巴胺水平显着降低(图1D)。 |
2. 神经保护机制瓦解与毒性蛋白积累 |
周期性拉伸降低了 SH-SY5Y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的 BDNF 水平并增加了淀粉样蛋白-β/p-Tau(图 2A-C)。BDNF的降低表明神经元被压力调用,其中 BDNF 充当神经保护因子。此外,它的降低伴随着聚集的 p-Tau 的增加,这是神经元损伤的迹象(图 2D)。 |
图2 通过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机械拉伸成功建立神经元损伤模型。 |
3. 胰岛素信号通路 “罢工” |
蛋白质印记显示,6 小时拉伸后 p-GSK-3β和 p-Tau蛋白水平显着升高,GSK-3β 激酶活性被异常激活(图3 A)。而p-AKT 和 p-ERK 蛋白表达显着降低(图3 B),提示胰岛素/ IGF 信号通路核心分子失活,神经元生存与修复信号受阻。 |
4. 靶向干预:GSK-3β 抑制剂逆转损伤 |
TWS119的保护作用:使用GSK-3β抑制剂TWS119处理后,p-Tau 和Amyloid-β水平降低,BDNF表达回升,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(图4A-C)。 |
图4 P-GSK3β降低神经元损伤模型中的BDNF 水平并上调淀粉样蛋白β/p-Tau 的表达 |
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|
当机械力以 25% 的伸长率反复“撕扯”神经元时,GSK-3β与p-Tau 蛋白的异常结合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。破解这一分子机制,或许正是阻止 TBI 患者滑向痴呆深渊的关键钥匙。 |